top of page

設計筆記|西村多美子「旅人」


過程是斷片式的,但旅程從未間斷

西村多美子於Zen Foto Gallery的展覽昨日圓滿閉展。從展覽的規劃到攝影集《旅人》的編輯設計,前後花費的時間其實不只是實際工作時數的那半年。2013年年底認識西村女士,以及她發表於1973年、拍攝旅行日本各地的作品《Shikishima (しきしま)》。那是第一次接手Vintage攝影集復刻的案子,前後與台灣的紅藍印刷廠從找紙、討論掃描方式、如何改良裝訂就花了數月時間,並與西村共同編輯增訂版的附錄本......等前所未有的大工程。那次的共同作業,我似乎也隨著西村的照片們一同回到20歲初頭,剛從學校畢業時那種不受拘束、年輕氣盛的情懷。

<攝影展 旅人>

之後合作的《貓・・・ kittenish...》(1970年攝影∕2015年出版)、《舞人木花咲耶姫 — 子連れ旅日記》(1979-1981∕2016) 展覽和攝影集直至這次的《旅人》(60s-70s/2018),從西村的照片裡,我深切地感受到攝影穿透、延續的力量。

按著一種被某個無法定義的「眼光」窺視的感覺,一夜之間用半格機抓拍眼前的女性友人的《貓・・・ kittenish... 》(雖無喵咪登場,但此命名也是令我覺得頗奧妙)。在擁有被拍者為主要攝影畫面構成的影像作品中,這組照片所捕捉到與被拍者之間毫無防備的私密感所流露出的微距離,是珍貴難得的。

<西村多美子攝影集 猫が・・・>

《舞人木花咲耶姫 — 子連れ旅日記》則是西村第一次的長期追蹤拍攝作品。緣自1979年,西村在住家附近的井之頭公園偶遇正在跳舞的木花咲耶姫。某日,木花咲耶姫受天感召,決意奉獻自己的舞踏,便攜子踏上奉納之途。西村時而途中參與木花咲耶姫的旅程,已為人母的她有時也會帶上自己的女兒前往拍攝。第一次看到這組照片時,我立刻愛上了每張影像豐富的溫度。那是身為舞踏家、為人母、一位女性的木花咲耶姫與攝影家、同為人母、一位女性的西村多美子共同交會出的影像日誌。

<西村多美子攝影集 舞人木花咲耶姫>

籌備這次的展覽與攝影集《旅人》時,已近古稀之年的西村花了好長時間重新整理過去50年的底片(從未間斷過的工程),挑選照片、暗房作業、放相、顯影。當我雙手接過一盒又一盒的沖洗相片時,著實地被攝影的份量所震懾了。影像的堆疊、相紙的銀鹽、像是隨著西村一同打開記憶倉儲,在現在這個時刻,共同作業,將它們歸納、編輯、發表。

去年,工作型態從正職轉為自由工作者後,我持續以藝廊顧問的身分為Zen Foto Gallery管理西村多美子的作品。自兩年前起,與藝廊團隊開始有系統地疏理西村過去的創作。《Shikishima (しきしま) 》一直被認為是西村多美子唯一的代表作,由母校東京寫真專門學院(現在的Tokyo Visual Arts)於1973年出版的這本攝影集在二手書的市場上幾乎絕跡且價格居高不下,被業界喻為「傳說中的攝影集」。加之西村從東京寫真專門學院畢業後,曾於1969年至70年代初期短暫地在多木浩二事務所當助手,並協助中平卓馬、森山大道暗房作業及攝影工作,其高反差、粗顆粒、不安定的構圖,一度被誤解為跟隨「Provoke 挑釁」風潮的(女性攝影)實踐者。

<西村多美子攝影集 Shikishima しきしま>

在某次Zen Foto Gallery舉辦的北井一夫與西村多美子的對談會「なぜ70年代の写真をいま(為何現在關注70年代的攝影)」上,北井分享自己1965年自費出版第一本攝影集《抵抗》,當時完全賣不出去。1967年的某日,幫北井在新宿東口的街頭賣書的朋友興高采烈地告訴北井說:「賣出一本書了,而且是位美女呢!」而後,因緣際會得知,當時的那位美女正是剛進入東京寫真專門學院不久,對攝影一無所知的西村多美子。

西村說,當時看到《抵抗》攝影集裡雖充滿大量粗劣、搖晃碰撞下拍攝的橫須賀抗爭照片,卻穿插了靜態的小鎮街景。這樣的對照深深地吸引了西村。與其說是對影像構圖的破壞、失焦的拍攝以及抗爭現場的影像產生興趣,西村更感興趣的是街景的照片。那種「讓我覺得好似要帶我通往何處」的照片。「我想看看這個轉角之後的那裡」西村說。而西村也總是懷抱著這樣的情懷四處旅行。

<北井一夫攝影集 抵抗>

買了《抵抗》過後不久,西村便投入拍攝唐十郎率領的前衛藝術劇團狀況劇場的工作(1968年)。最初,西村拍攝的是「由比正雪」這個角色,她憶起剛開始拍攝的時候,只知一味地亂按快門,藤原マキ扮演的夜櫻姊從舞台上對她喊道:「妳在那邊是什麼也拍不了的,如果妳真心想拍我的話,你得過到我這邊來。」這句話令西村感受到了某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若只是一味地按快門是什麼也拍不到的」這樣的概念就是夜櫻姊教我的。那個時候我想的就是「跨越界線」』,西村說。

在學校,老師總是叮嚀要按照正確的溫度和時間來顯像,要求學生製作出漂亮的底片,但西村並不因此而滿意。和學生時期的北井一夫嘗試「抵抗」一樣,西村也會實驗性地做一些反常的試驗。然而,拍攝舞台的照片,因為昏暗場面比較多,本來就需要用高溫顯像來處理才能夠將影像顯現出來。「我認為,攝影就是記錄,這一點是肯定不會錯的,但是會在這個前提下探索攝影的表現性」。

拍攝狀況劇場的這組照片,後來作為畢業展發表,直到2011年才由日本grafica編輯室集結成攝影集《實存 1968-69狀況劇場》出版。

<西村多美子攝影集 実存 1968-69状況劇場>

1972年年底,西村突然接到母校電話說要為她出版攝影集。(據聞當年東京寫真學院的出版社正推行為活躍於攝影界的畢業生發行攝影集的計畫,共發行了三本書,其中一本包括西村的《Shikishima しきしま》。)

當時接到電話後,西村花了三個多月時間從過去旅行時拍攝的照片中挑選、編輯排版樣樣自己來。坐在地上東抓一張照片、西湊一張照片,用描圖紙畫出要印刷的影像部分,直至今日都還記得那行為當下的輕快節奏。當她在思考這個作品集的標題時,立刻想到了這個詞「Shikishima(しきしま)」。「Shikishima」是大和(Yamato)的枕詞,主要用於日本和歌中的一種修辭。在她看來,這個詞就是日本的象徵。

「在日本全面美國化的當下,重新找回日本、找回屬於日本的傳統文化正是那一代人共同的問題意識。西村多美子之所以將自己的攝影集命名為「Shikishima」,原因或許就在於此吧。她所要尋找的或許就是被淹沒在美國化現象之下的那個日本。」—— 林叶《她鏡頭下的日本,記錄了戰後一代人的失落與反抗》

2005年,日本蒼穹舍為西村出版攝影集《熱風》。以出版的時序上來說,那是她第二本攝影集,收錄她拍攝於海外旅行的照片。同年,鳥影社為她發行拍攝歌人的《福島泰樹短歌絕叫》。其後,便是grafica編輯室出版的《實存 1968-69狀況劇場》(2011)、以及首次將西村20至30多歲年間所拍攝的未發表作品整理集結而成的《憧景 eternal chase》(2012)。

<西村多美子攝影集 熱い風>

《熱風》(蒼穹舎、2005)

《憧景 eternal chase》的出版,使許多海內外日本攝影迷對西村的創作耳目一新,除了百聞難得一見的《Shikishima》之外,原來西村還有如此多傑出的影像作品。時隔40年,2014年由Zen Foto Gallery執行製作的《Shikishima》完全復刻版,不僅還原當時的編排設計、貼近原版的選紙,並另外精選了18張未發表的作品作為附錄,才讓傳說中的絕版攝影集再次流通於市面。而後,便如我稍前提及的,Zen Foto Gallery陸續出版了西村拍攝於1970年的《貓・・・Kittenish...》、第一個長期追蹤記錄性質的攝影作品《舞人木花咲耶姬》,接著便是此次的《旅人 Ryojin / My Journey》。

<西村多美子攝影集 憧景>

攝影集《旅人》的編輯選照,是從西村學生時期的1968年至1980年初期拍下的大量未整理(絕大部分未發表)的上千張照片中所擇選出的60禎作品。原本想一口氣做一本厚重的精裝本(傑出的照片實在是太多了),像是一本畢生傑作集般地去做這本書,但我很快地撤銷了這念頭。上千張的照片我前後反反覆覆看了好幾次,所有照片的順序都被我打亂(或許西村一開始拿給我的時候他們有被排序,又或許沒有),我像是相機快門一樣,一張一張地在擷取眼前的相片。又像是隨著西村一同走過她造訪過的場景,而我一邊收集沿路吸引我的風景。

許多張照片是西村在移動時所拍攝的。乘輪船遭遇大風浪時看出去的窗景、坐在公車上從車窗望下去路過披著毛毯的婦人、電車窗口外快速通過的街景、夜裡結霜的窗角。

我想起二十多歲搭夜巴北上青森的長途旅行、想起第一次用青春十八車票從東京坐到廣島的旅行、想起乘坐在通往鳥取砂丘的列車上操著一口鄉音的當地居民的交談。移動中的車窗望去的風景總是細長條型的。風景因馳騁的快車逆向通過自己的眼前,綿延不絕。每個瞬間通過的片斷最終連結成一大片旅途的風景。這個思緒立刻應用在這本攝影集的排版上 —— 視線被頁面掀開而拉長的視覺體驗。

西村過去的攝影集編排,大部分採用滿版抑或大篇幅地置放單張影像。一反過去的印象,此次主要將每禎作品採取四面留白邊的置中編排,時而穿插單張影像跨頁式的細長型編排(將一張影像放大後僅呈現局部)。第一次給西村看時,她也大呼新鮮,一直以來都習慣放大自己的照片,用滿整個頁面,頭一次看到照片都是一禎一禎小尺幅的呈現,掀開下一頁又突然像是延展至另一章旅程的開始。

<西村多美子攝影集 旅人>

封面的選紙和靈感也是來自於西村的vintage相片。西村帶來大批剛整理出來的照片時,她從其中一個袋子拿出一批18x22英吋、於1979年洗的銀鹽相片時,我當下實在太震驚了。那是泛黃的照片上隨著視角和光的反射看到浮在相紙表面上的銀鹽(Silver mirroring)吶!當下立刻決定這本攝影集要重現銀鹽照片的質感。最後選擇了ntラシャ元素紙的「鉛」色,(一個基本上已經快被廢版的顏色...),用貼近銀色的鉛筆色(帶了一點海草綠)去襯托西村的黑白作品。封面照片則是用黑灰雙色調加特色銀去表現黑白照片銀鹽的效果。隨著光影角度,銀墨時而可見時而消失。

為了保持旅途中的輕快節奏,排除精裝書的厚重感,採用介於精裝與平裝之間的線裝書加以寒冷紗補強,以法式裝訂的書衣包覆,同時保有書的份量感。

「一邊回顧著自己的照片,一邊突然想到"攝影是什麼"的時候,相比那開始的時間,綿不絕的生命歷史、體驗到的事情、無意識的經驗、忘卻了的記憶等等,這一切全都在與拍攝對象相遇、按下快門的那一時刻,成為了以某種型態呈現出來的東西......觀看著與被看的事物融為一體存在於眼前,我希望將這樣的事物捕捉下來,想要將拍攝對象所流露之物塑造成某種型態。最近,我隱隱覺得也許自己想要把握是某種不可見之物吧」—— 西村多美子《憧景》後記

這段話回應了西村剛開始攝影、看到《抵抗》攝影集中街景的觸動,以及拍攝狀況劇場時所感悟的「跨越界線」地去拍照。這些實踐一直存在於西村每次的拍攝行為中,甚至至今她仍在創作,仍在試著領悟。她對攝影的實踐在於從個人出發的每段旅行,以旅行為基本的創作模式,過程風景中包含了普通生活中那些她突然發現的很有魅力的東西、周遭熟悉的人、陌生的國度、也包括她自己,作為個體、母親的身分、作為一位攝影家。也許正因如此,她的作品少了些許高調的宣揚和暴戾,而是更多的詩意和私人情懷。然而,正因如此,即便歷經數十年,她所拍下的私人影像穿透了時間顯得更加純粹而中立,攝影的本質即是如此。

西村至今仍只用底片拍照,且親自放相。

《旅人》展覽自述中她寫道:「我感受到自己所生活過的時間與空間像是煙霧一般浮現。在室外按下快門、在暗房裡把底片捲上捲盤、在深顯影盤中喀噠喀噠地顯像;製作印樣,挑選過後沖洗出來,這也是數十年來不曾改變的。顯像液中,黑色逐漸收緊,圖像慢慢地顯現。被攝物在暗房作業裡會以什麼樣的姿態出現?我實在是很喜歡這樣的時間與過程。只要底片還存在,我想要用底片一直拍攝下去。80 年代、90 年代、2000 年至今,我正在考慮用《続・旅人(續、旅人)》、《あれからの旅人(從那之後的旅人)》……來將它們接續下去。」

這從未間斷過的工程,她稱之「通奏低音 (つうそうていおん)」,如伴奏樂器從未間斷地持續演奏。作為一本攝影集來回應西村的創作狀態,我捨棄了攝影全集的作法,而是用一種相對地未完成的手法來整理她持續中的創作。《旅人》不是一個總結而是作為延續的一個承接點。

對於西村多美子來說,「旅」即是快拍,無論東京或何處,總是保持著「旅」的心情拍下一張又一張影像。不論是拍攝表演者的《舞人木花咲耶姫》、女性友人的《貓・・・》,還是走出國門,到世界各地旅遊拍攝的《熱風》等,這樣的創作模式從未變過。這也是與藝廊團隊討論後,我們將《旅人》英文標題譯為 "My Journey"的原因 —— 過程是斷片式的,但旅程從未間斷。

借用攝影評論家林葉於《她鏡頭下的日本,記錄了戰後一代人的失落與反抗》文中總結西村多美子訪談的最後一段引用的話:

正如《日本春歌考》中的那首《年輕人》所吟唱的那樣:

“你的道路,沒有終點。

你的道路,將希望延續。

當天空中,

太陽升起的時候,

年輕人還會再次啟程。”

攝影如此,人生亦是。

與攝影師西村多美子的紀念合影 With Tamiko Nishimura san "旅人Ryojin / My Journey" at Zen Foto Gallery (June, 2018)

 

西村多美子(にしむら たみこ)​|1948年東京生まれ。1969年東京写真専門学院(現東京ビジュアルアーツ)卒業。主な出版 物に『しきしま』(東京写真専門学院出版局、1973)、『熱い風』(蒼穹舎、2005)、『実存1968-69状況劇場』(グラフィ カ編集室、2011)、『憧景』(グラフィカ編集室、2012)、『猫が・・・』(禅フォトギャラリー、2015)、『舞人木花咲 耶姫 — 子連れ旅日記』(禅フォトギャラリー、2016)等。香港M+美術館に作品が収蔵されている。

Tamiko Nishimura​|Born in 1948 in Tokyo. Graduated from Tokyo Photography College (current Tokyo Visual Arts) in 1969. Her main publications are “Shikishima” (Tokyo Photography College, 1973), “vent calmoso” (Sokyu-sha, 2005), “Existence (1968-69 Théâtre de Situation)” (graficamag, 2011), “eternal chase” (graficamag, 2012), “Kittenish...” (Zen Foto Gallery, 2015), and “A Miko dancer - Konohanano Sakuya Hime” (Zen Foto Gallery, 2016). Her works are included in the collection of M+ museum (Hong Kong).

西村多美子|1948年出生於東京。1969年畢業於東京寫真專門學院(現改名為 Tokyo Visual Arts)。主要出版品包括《Shikishima》(東京写真専門学院出版局、1973)、《熱風》(蒼穹舎、2005)、《實存 1968-69狀況劇場》(Grafica編集室、2011)、《憧景》(Grafica編集室、2012)、《貓・・・》(Zen Foto Gallery, 2015)、《舞人木花咲耶姬》(Zen Foto Gallery, 2016)等。作品受香港M+美術館收藏。

 

【設計筆記 Design note】

書衣:NTラシャ[鉛] 100kg(四六)、雙色調+特色銀(二度刷り)+ニス

封面:OK ACカード(うす鼠色)354kg(四六)

扉頁:NTラシャ[鉛] 100kg(四六)

內頁:ニューエイジ 93kg(K)、グレー、スミ+ニス(写真面)、120頁

製本:コデックス ペラ表紙寒冷紗巻(線裝加寒冷紗補強)、フランス装カバー

印刷・製本:東京印書館 製版・P.D:高柳昇

 

【相關連結 Related Links】

「自問自答の行程」◎ Zen Foto Gallery

・Group Exhibition「 "i am an 'object'"」◎ 展覽企劃 / 羅苓寧

「The Autobiophotography of Women 01: Tamiko Nishimura」(日本語併記)◎ Ayako Koide

倫敦富藝斯攝影拍賣 PHILLIPS LONDON Photography Sales May 2018

"The Photobook: A History Volume III" by Martin Parr and Gerry Badger (Phaidon)

・"The Japanese Photobook, 1912–1990" by Kaneko Ryuichi & Manfred Heiting (steidl)

 

西村多美子攝影集可於以下據點購得

Photobooks by Tamiko Nishimura are available for purchase on/at...

My Chair Books(熊本) Book of Days(大阪) ホホホ座(京都) SHELF moom bookshop(台湾) Voices of Photography(台湾)

三影堂(中国) kubrick(香港) 假雜誌(中國) 代官山蔦屋銀座蔦屋 Photo-eye(U.S) Photobook Corner(UK)

Antenne Books (UK) Librairie Atelier(France)

bottom of page